Thursday, January 12, 2006

傲 慢 与 偏 见


2006年1月9日(星期一)“Pride & Prejudice”
这部戏给我的感觉并不会很深刻,但它却激发我想要看Jane Austen的原著。这是因为故事拍得非常流畅,剧情也很吸引,再加上有美人美景衬托,让它能跻身中上电影的行列。

它让我看到那个年代的英国是如此的迂腐和虚伪。阶级之分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地根植在人们的观念中。女的千方百计想要嫁得出,否则的话就会有辱门声;相等的男方则以美貌和才艺来选妻,越有金的越有能力抱得美人归。那些人的嘴脸真的很难看。大家争相用金钱,美貌,才艺,学识来打造自己,内里却是一块朽木。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大家都是忠实的资本主义奉行者。

人,总爱以主观去评断许多事情,因此轻易地产生偏见而不自知。倘若再加上自己无可救药的尊严,那就简直雪上加霜。许多误会因此而酿成遗憾。说穿了,不过是执著二字。

2 comments:

cikuism said...

嗯,这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阶层等级主义和父权主义也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不过想强调的是:以前是看得到,现在反而是隐形的。要把隐形的化为具体以让重视包装的活在现代消费以经济作为社会体制框内的人们看得到里头的玄机更是难上加难啊!

我在想:如果现在一般入场消费的人们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造诣和掌握,那导演和制作人就不会把原著里的人物给过分地美化和把故事中的骨干给抽离出来以导致整部电影把原作在展现人文文学中的涵义中的过程给变质了。(看了第二次后发觉一些文学上重要的对白给‘加工了’,顿时感到有点气愤,不怪得之前那两位老外在看了中途时骂了几句然后匆匆地离开)(不然古典儿童文学怎么会落得被现代人所排斥的局面?很多人在一生中都未必可以真正地‘消化’Anderson和Grimm Brothers的故事除非‘有心人’把它们改良为好像现代充满‘娱乐性动感’般的Chocolate Factory和Harry Porter吧? 不然连拥有最多本地客户的MAXIS也不会把破英文Outstation当成是‘Out of the town'吧?你看连客户也不已为然当然上头也不为所动啊,哀。这是一个排斥正统语文的一个年代,不然连中国出版的书籍我看都看不下除了唐诗宋词以外,虽然在骨子里头还是觉得中国的比较正统,台湾的渗杂了太多其它语文的影子虽然课题比较广阔文笔也比较贴进‘现代人’的步伐,好像离题了)

呵呵,我好像是这部戏的发烧友噢干嘛又在这儿发牢骚?喜欢这部戏是因为它圆了我在小说里的想像画面,当然不得不承认当中夹着个 人对故事的偏爱和漂亮的Derbyshire还有私人情结,呵呵。很喜欢里面的配乐(Dawn,Stars And Butterflies,Liz on Top of the World, Darcy's Letter,Your Hands Are Cold, Mrs. Darcy等等)和挺舒服的摄影手法(不会太杂,简单就好),男女主角很漂亮(可惜故事的编排浪费了两位之间的磨擦和猜疑,我是这么‘感性’地认为),配角的表现很抢镜头尤其是Donald Sutherland发冷箭时的肢体语言!

cikuism said...

还是想说的是:女主角Keira Knightley真的长得很有气质,伸缩性很强,而且是那种倔强的那种,最重要的是她的名字也很古典。(如Jane Seymour, Wynona Ryder, Juliette Binoche, Scarlet Johansson(很英国的一个名字)...)